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學習方法比學習態(tài)度重要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學習方法比學習態(tài)度重要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《論語》十二章分別講了學習態(tài)度,學習方法,品德修養(yǎng)三方面內(nèi)容?
《論語十二章》中“溫故而知新”;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主要是說明學習方法問題?!百t哉,回也!
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
賢哉,回也”則是以顏回為榜樣來說明學習態(tài)度。 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
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”;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”;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伞?/p>
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;“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等,則是同時說明學習態(tài)度和道德修養(yǎng)問題。 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”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簡要總結(jié),也是從學習開始說起的。 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”;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
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”;“三軍可奪帥也, 匹夫不可奪志也”等,則主要是說道德修養(yǎng)了。 需要說明的是,《論語十二章》甚至整部《論語》中提到的學習,主要是道德修養(yǎng)、為人處世的學習,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。
孔子和孟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(tài)度?
孔子的學習方法多讀多悟、能專能深,學以致用、學會放松自己; 學習態(tài)度 ——“用心去學,快樂地去學”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知者”;孔子說“了解一種學問或道理的人,比不上進一步喜歡這個道理的人;而喜歡這個代理的人,又比不上更進一步樂在其中的人”。 孟子的學習方法:多實踐——權,然后知輕重;度,然后知長短。 學習態(tài)度:注重實踐、堅持——雖有天下易生之物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 孔子 學習方法:第一是多讀多悟,孔子晚年好《易》,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。后來有人說孔子能預測上下五百年,看來也并不是空穴來風。這里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,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,很不簡單啊。 第二是能專能深,孔子曾跟師襄學琴,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,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,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(diào),但沒摸到規(guī)律。又過一段時間,師襄又讓他換首曲子練練,孔子說還沒領悟到它的音樂形象。到最后孔子自己就聽出了這首曲子是《文王操》。從一個初學者到一個專業(yè)人士花了也不過一個月左右,看來學習非專不能快啊。 第三,學以致用??鬃釉f過“六合之外存而不論”,“鬼神敬而遠之”。雖然孔子承認鬼神的存在,但認為沒必要研究他們。研究一些現(xiàn)實世界的問題更有意義。可以說孔子是兩千年前的實用主義者。 第四,學會放松自己??鬃釉鴮ψ勇氛f過“你為什么不學詩呢,不學詩生活就像面對著墻一樣無味”。當時的詩也就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流行歌曲,是可以唱的,看來孔子在當時還是很時尚的。 第五,鍛煉身體??鬃邮莻€射箭愛好者,不僅自己身體力行,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。據(jù)說孔子給大家表演射箭的時候,觀者如堵墻,而且他是百發(fā)百中的。 孟子關于學習的名言 (1)不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。 【譯文】不用圓規(guī)和曲尺,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。 (2)權,然后知輕重;度,然后知長短。 【譯文】稱一稱,才曉得輕重;量一量,才曉得長短。 (3)人有不為也,而后可以有為。 【譯文】人要有所不為,才能有所為。 (4)雖有天下易生之物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 【譯文】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,曬它一天,又凍它十天,沒有能夠再生長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習方法比學習態(tài)度重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學習方法比學習態(tài)度重要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